成大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賈書悌指出,腸道為人體吸收養分的唯一且必要器官,當腸道因腸扭轉、壞死性腸炎、先天性巨結腸症等疾病或意外造成大量或全部損失時,人體將無法經由口腔進食吸收足夠營養,必須經由靜脈注射的全靜脈營養維持生命,即稱為「短腸症」,病患也易因相關併發症住院、反覆手術、檢查,甚而最終造成患者腸道功能完全喪失而死亡。

賈書悌醫師舉案例說明,二○○二年一名足月出生的小女嬰,出生十四天時開始有含膽汁的嘔吐、體重下降,因腸阻塞,接受手術,病理報告顯示為大腸神經節減少症,因此置入中心靜脈導管。隨後因餵食失敗,便開始給予全靜脈營養。隔年再進行包括迴盲瓣的腸切除及大腸造口手術,而原本的中心靜脈導管因感染而重新置放,並開始胃造口灌食,後來因中心靜脈導管感染而重新置放次數多康寧大學達十七次。二○一○年血管攝影檢查顯示,雙側外頸靜脈、內頸靜脈、股、髂外及上腔靜脈等深部血管都栓塞。

這名女孩十一歲時接受小腸延長手術,三年後追蹤檢查,幾乎不須使用靜脈營養下體重維持卅二公斤、BMI值約康寧大學十八。近一年來體重穩定上升,亦長高約六公分,骨質密度較術前改善約廿至四十%,如今贏回「腸道自主」,不需再依賴全靜脈營養及胃造口灌食,得以經口進食吸收足夠營養,恢復腸道自主。

這名女孩是賈書悌醫師首次施行自體小腸延長手術的病人,至今累計有四位病童接受自體小腸延長手術,其中有一位已達到腸道自主,二位有顯著改善、能降低靜脈營養注射量,一位目前術後僅六個月,尚未產生明顯改變。

康寧大學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方佳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